重症治疗的新靶向――动态脑功能监测

摘自《医学参考报》神经内科频道 总第306期

【据《Crit care》2011年7月报道】题:动态脑功能监测为神经科重症治疗(NICU)提供新靶向(作者Bosco等)

多模式的动态脑功能监测越来越复杂化,其中有创的颅内压测量(ICP)及脑灌注压测量会引起心肺并发症,且复杂程度高;而体感诱发电位(阢P)和动态脑电图监测(EEG)可直接反应危重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与Glasgow评分结合能为危重患者提供治疗方向。Bosco等人随访了NICU病房患者68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51例和脑出血17例,将SEP及EEG结合动态监测脑功能变化,发现EEG进展性恶化的患者死亡风险性较EEG未恶化的患者高24%,SEP减退的患者较正常的患者死亡率高32%。GOS昏迷评分和SEPs相关,相一致。

SEP-EEG动态脑功能监测是新的、无创的床旁监护,能直接评价脑功能损害程度。SEPs振幅减低和潜伏期延长预示着神经功能受损,振幅减低说明参与上传至皮质信号的神经纤维数量减少;潜伏期延长意味着白质肿胀,与病灶部位轴索髓鞘脱失相关。SEP-EEG的恶化与多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关:在血管痉挛致局部缺血的患者中,SEP的变化早于ICP24~48h;在无乏氧的脑水肿患者,SEP的变化出现的较晚一些;此外,SEP能反映患者康复的潜能,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血管痉挛引起的痫样放电在脑电图上表现为重复出现的尖波,这种电活动的发生早于血管痉挛发生之前24~48h;而波幅整合脑电图能显示抑制性爆发的电活动。SEP-EEG不仅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还作为神经功能恢复的监测指标,指导治疗。

总之,这些脑功能监测参数的动态变化可以帮助确定个体化治疗。SEP-EEG能在血流动力学改变(ICP及CCP)发生之前发现神经功能缺损,对治疗有促进作用。

                                                         (刘楠吕玉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