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的超声检测及机制

摘自:《临床荟萃》 2017年7月5日第32卷第7期

作者:王 欣,马东梅,孟 璇

摘 要: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CS)患者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诊断价值及卒中机制。

方法 70例中青年CS患
者为CS组,7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TCD并进行发泡实验,配合Valsava动作检测PFO及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程度;超声心动图检测房间隔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血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比浊法测定。

结果 对照组和CS组PFO 检出率分别为5.71%、92.86%,RLS轻、中、重度发生率分别为5.71%、0.00%、0.00%及11.42%、41.42%、40.00%,PFO合并ASA发生率分别为1.43%、18.57%,PFO合并DVT发生率分别为2.86%、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对照组比较CS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P <0.01)。

结论 TCD发泡实验,配合Valsava动作诊断中青年CS的PFO具有较高敏感性,适用于PFO的筛查和诊断。PFO致CS的机制可能与反常栓塞的形成有关。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卵圆孔,未闭;卒中;栓塞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且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应的检查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为5类: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其他原因及原因不明的脑卒中。未发现常见致病因素的脑卒中的病因归类为不明原因,又称为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CS)。中青年(≤55岁)缺血性脑卒中相当大一部分难以发现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明确的致病原因,因此归为CS[1]。国内外研究发现[2-3],卵圆孔未闭(patentformen ovale,PFO)在CS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方法对中青年CS患者PFO 进诊断,进一步证实该方法的可靠性、优越性;并探讨CS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德力凯-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的超声检测及机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