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机制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EA术后早期预后的比较

                                                        摘自《医学参考报》神经内科频道 总第326期
【据《European Society for Vacular Surgery》2013年1月报道】题:术前分水岭急性脑梗死对CEA术后患者早期结果的预测价值(作者Baptiste等)

大多数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由于两种病理生理机制:栓子栓塞和血流动力学受损。前者主要源于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脱落,栓塞部位在大脑皮质区域;后者由于血管狭窄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进而远端低灌注,梗死部位位于脑血管交界区域。由于脑损伤这种地形分布的特殊性,皮质区域的脑梗死术前借助于头部核磁弥散和灌注成像很容易区分出来,而且CEA术后相关并发症与术前栓子脱落、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到目前尚未有人研究。来自法国尼斯大学圣洛克医院血管手术组的Baptiste等人试图对两种不同机制下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CEA术后早期结果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

该研究选取圣洛克医院2001年1月~2012年3月的患者为对象,共有6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接受同侧颈内动脉CEA手术。根据卒中患者在影像上特殊的地形分布将其分为两组,组1:颈动脉栓子源的区域性缺血性脑卒中(TCIS);组2: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损伤导致的分水岭脑梗死(CBZI)。研究者收集所有数据并分析,结果评价包括术后神经系统的发病率和30d内死亡率。

根据上述要求划分,符合组1标准的共43例,占65.15%,组2共23例,占34.85%。术后患者均没有死亡。CBZI组术后神经系统的发病率明显较高(22% vs 2%,P=0.02)。多元分析表明CBZl是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相关的急性缺血性脑卒屮CEA术后神经系统发病悄况唯一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在调整年龄、性别、初始NHISS评分和相关的对侧颈动脉闭塞这些因素后,CBZI患者术后神经系统的发病风险仍很高(HR 0.059, 95%I0.004~0.85,P=0.03)。

综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情况下行CEA手术, CBZI相比TCIS,伴随着术后更高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了减少相关并发症,为患者确定最好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武春桃 邢英琦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