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卒中、右向左分流
研究背景及目的:
对比分析隐源性脑卒中(CS)合并大小不同分流量的右向左分流(R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对其脑卒中发病机制进行推断和总结。
研究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年龄18~65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对象根据脑梗死病因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Treatment)分型标准,
将病因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闭塞、心源性脑栓塞、未明确病因和其他已知病因。
研究结果:
最终将共计167例经cTCD检查有RLS的CS患者纳入本研究,男女比例88∶79,发病年龄(45.27±9.02)岁。大分流组92例(55.1%),发病年龄(45.61±9.32)岁,其中男性35例(38.0%),合并高血压病者9例(9.8%),
有吸烟史者18例(19.6%),反常性栓塞风险量表(RoPE)评分为(7.08±0.12)分。小分流组75例(44.9%),发病年龄(44.85±8.68)岁,其中男性53 例(70.7%),合并高血压病者29 例(38.7%),
有吸烟史者31 例(41.3%),RoPE 评分为(6.20±0.14)分。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848,95% CI 1.223~6.632,P<0.05)、无高血压病史(OR=3.937,95%CI 1.593~9.727,P<0.01)和大分流显著相关。
对两组患者梗死病灶的影像学表现按血管支配及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大分流组梗死病灶位于单侧前循环者54例(58.7%),位于后循环者34例(37.0%),没有同时累及双侧前循环者,前后循环均受累者4 例(4.3%);
有皮质梗死者31 例(33.7%),有皮质下梗死者9 例(9.8%),有深部梗死者36 例(39.1%),有混合多发梗死者16例(17.4%)。小分流组病灶位于单侧前循环者36例(48.0%),位于后循环者29例(38.7%),位于双侧前循环者4例(5.3%),前后循环均受累者7例(9.3%);有皮质梗死者7 例(9.3%),有皮质下梗死者8 例(10.7%),有深部梗死者39 (52.0%),有混合多发梗死者21例(28.0%)。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梗死灶和大分流显著相关(OR=5.981,95%CI 1.882~19.007,P<0.01),其余病灶分布特征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
cTCD显示有RLS的CS 患者中,大分流组女性、无合并高血压病者更多,RoPE评分更高,梗死病灶更多见于皮质,推测大的分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较高,脑卒中合并大的RLS患者的发病机制为栓塞的可能性较大。
而小分流组男性、合并高血压者更多,提示脑卒中合并小的RLS患者,动粥样硬化更可能为其发病机制。
文献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 年3 月第 57 卷第 3 期
Chin J Neurol, March 2024, Vol. 57, No. 3
原文请点击 :http://f.delicasz.com//Upload/2024/4/隐源性脑卒中合并右向左分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分析.pdf